科目:陳映真的文學與社會
日期:2009年9月30日
閱讀心得:
一、 陳映真的小說各時期的創作:
《筆匯》:麵攤、我的弟弟康雄、家、鄉村教師、故鄉、死者、祖父與傘。
《現代文學》:將軍族、文書、悽慘無言的嘴、一綠色之候鳥。
《文學季刊》:最後的夏日、唐倩的喜劇、第一件差事、六月裡的玫瑰花。
入獄後:華盛頓大樓、夜行貨車、上班族的一日、雲、萬商帝君。
《人間》:趙南棟
陳映真的作品和時代思想的影響:
1920白話文運動、新舊文學的鬥爭
1920-1930鄉土文學
1930無產階級文化運動和文學運動
1947-1949台灣新現實主義文學論爭
1950反共、親西方的現代主義
1970現代詩、鄉土文學
1980台獨
心得:是時代背景創造陳映真?還是陳映真反映時代背景?陳映真以中產階級身份,歷經日據時代、國民黨接收台灣、白色恐怖、入獄、歐美國思潮的影響,他的
寫作有時代的意義,他的一生曲折,但是對於文學堅持,讓他保持清明,他在《諾貝爾文學獎全集》(民72)引用卡繆的話:「寫作,是一種和我共同活過同一
歷史時期的人們,一起忍受我們相同的悲慘和希望的誓約。」
二、 麵攤
1. 作者擅長描述場景,如同電影畫面,歷歷在目。
2. 生病小孩和流動攤販v.s.警官是社會階層流動
小孩看到故鄉v.s.城市是城鄉區隔
牛肉麵 v.s咳血是顏色上的醒目
紅澄澄的星星v.s和菸蒂星火是長久和短暫的對照
吃冰v.s咳血,如同格林童話中的賣火柴女孩,吃冰如同點燃火柴棒的小小希望,也是遙不可及。
女人和警官之間的互動,也很微妙,出現場景有警局說話、麵攤上、抓流動攤販等,互動有畫龍點睛的效果,但是如女人一再檢查釦子是否扣好,有其他涵義嗎?
是抱小孩扯動衣服還是警官出現是比較正式場合,需要一再檢查儀容。
3. 描述的警局和現代警察局有很大差異。
三、 我的弟弟康雄
喪禮v.s婚禮
理想消失v.s現實富裕
弟弟v.s丈夫
為何用日記體來描述?康雄疑似為了姐弟戀自殺,但是卻由姊姊還回憶弟弟,文學上的張力十足。
四、 家
大量使用鄉土語言:伊。
當時點菸串起回憶,也代表成為大人。
在當年聯考如同轉大人,聯考制度對於社會影響之鉅,這篇從補習班、媽媽期待、妹妹的眼光等投注在主角身上,詮釋當年的聯考制度。
五、 鄉村教師
吳錦翔經歷日據時代、國民政府來台階段,最後無法忘懷南洋打仗的情景,選擇自殺離世,這讓我呼應自己外公在南洋打仗之後,回台茹素至今,還有越戰時代,
許多美軍回國之後,難以適應正常生活,出現許多退伍軍人的症狀,也衝擊原來的家庭,戰爭對於個人生命、家庭、社會影響不可忽視。
吳錦翔在南洋歷經吃人肉、殺人等生活經歷,最後整齊割破自己的靜脈,像新鮮旗魚肉,留下一攤血,一堆金蒼蠅,全屍,這樣死法呼應他的生命歷程,最後一段
的媽媽、年輕、年長村民反映,最後在月色中沉漠掩門,代表那個年代平民對於這樣的時代悲劇,很無奈,又想趕快忘懷。
本週延伸閱讀:
●中國時報2009/9/23到25E4版,《文學巨像陳映真》,李黎、吳晟、韓良露眼中的陳映真,填補陳映真所處的時代背景、和他對小說家、作家的對
待方式,尤其是陳晟是鄉土作家,兩人背景和風格迥異,但是陳映真仍惜才,讓他的作品有發表的機會,鼓勵他繼續創作,看出當時文人之風範。
●《諾貝爾文學獎全集》陳映真的序,他如何定位在台灣的中國文學?對於原典的態度,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的看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